□白楊溝鎮旅游景區風景秀麗。 本報通訊員布仁攝
□如今的白楊溝鎮區。 本報通訊員布仁攝
講述人:烏蘇市白楊溝鎮宣傳干事布仁
我今年23歲,我的家鄉在烏蘇市白楊溝鎮,地處天山北麓,距離烏蘇市區97公里,是以畜牧業為主、旅游業為輔的鄉鎮。
我們這里曾經叫巴音溝牧場。小時候,我們從牧區走到場部上學要40多分鐘。上學途中有一條河,需要脫鞋蹚水而過。以前,教室里沒有黑板,老師拿木板當黑板用,我們每天晚上都在昏暗的馬燈下寫作業。
1994年,我們這里通了自來水,1997年又鋪了3公里柏油路,后來,牧民新村建成,牧民從原先的土坯房搬出來,住進了水電暖設施齊全,干凈、整潔的安居富民房。
S101線橫穿我們這里,以前路面不平坦加之彎道較多,我們到烏蘇市區需要三個半小時。2014年,S101線岔路口至G312線的35公里道路修成了柏油路,我們只需一個半小時就能到烏蘇市區了。
我的家鄉還是烏蘇市主要旅游區域之一,旅游資源豐富,轄區內大峽谷、千年古巖畫、烏拉斯臺大草原等景區名聲享譽疆內外。如今,S101線也被譽為第二條網紅公路。
2018年,巴音溝牧場與白楊溝鎮合并,我的家鄉有了新名字:白楊溝鎮。近年來,白楊溝鎮黨委依托哈薩克族傳統文化,打造特色文化旅游,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。2019年,白楊溝鎮獲得“2019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”。
現如今,白楊溝鎮旅游景區被命名為國家AAA級景區,成了烏蘇市最佳旅游勝地之一,F在,大部分牧民都依靠牧家樂、手工刺繡、玉石及木雕等增收致富。
寬敞的柏油路、白色的圍欄、翠綠的果樹、條條大路通向幸福村……現在的白楊溝鎮交通便利了、路燈亮了、醫療條件提高了,各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了。
2019年7月,我從伊犁師范大學畢業回到家鄉。我不僅是家鄉發展變化的見證者,更是家鄉建設的參與者。
(本報記者李艷榮整理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