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;教育大計,教師為本。近年來,遼寧援疆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教育領域,在提高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水平上持續發力,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“成績單”。
“援”為教育 迎來新氣象
“托里縣鐵斯巴汗寄宿制學校的建成,既緩解了全縣城鄉學生就學難的困境,也將徹底消除托里鎮小學大班額現象。”縣教科局書記、副局長郭衛東說。
據了解,鐵斯巴汗寄宿制學校是援疆“交鑰匙”項目,總投資8000萬元、占地面積48畝,學生公寓樓、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。
學校去年動工興建,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。屆時,將滿足1500名孩子就學。同時,也為有需要的孩子解決寄宿需求。
與此同時,投入7700萬元援疆資金新建的塔城職業技術學院,環境優美,各項實訓器材品類豐富,去年9月招收了首批高職學生,實現了塔城地區沒有高等院校的歷史。
“遼寧省派出了19名教師,幫助學院順利完成前期籌建工作。”學院黨委書記陳吉平說,將秉承先進教育理念,打造一所體現新疆特色的高水平院校。
“援”出成果 建立長效機制
支教有期限,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是關鍵。
來自沈陽市康平縣高級中學副校長的趙明亮,在塔城市第三中學擔任語文教師。
援疆期間,趙明亮帶領學校五名老師開展課題研究,推動語文教研組團隊整體素質提升。
趙明亮說:“如果我的付出能給當地老師帶來幫助,我的援疆工作就是值得的。”
近兩年,遼寧省充分發揮援疆教師的種子作用,把“傳幫帶”作為援疆教師的主責主業,實施“領雁工程”“青藍工程”等,著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。
2020年,遼寧省派出援疆教師300余名,保證各縣市義務教育學校都有援疆教師。
“今后,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教育優勢,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遼寧智慧和智力支撐。”遼寧省教育廳援疆干部黃開成說。
據悉,2020年以來,遼寧省教育廳先后協調組織我區教育系統8批次人員赴遼開展參觀見學活動,迎接遼寧省教育專家組團式“送教進疆”活動2批次,8500余名教師受益。